講座題目:《從唐墓壁畫“客使圖”所想到的——長安成為絲路起點的原因與條件》
主 講 人:杜文玉
講演提要:
唐章懷太子墓道東、西兩壁各有一幅著名的壁畫《客使圖》,出土以來受到了中外學術界的高度關注,反映了各國各族人民與大唐帝國的密切關系,也是長安作為絲綢之路起點的有力證明。絲綢之路不僅僅是中外經濟、文化交流的通道,同時也是絲路沿線各國各族進行政治往來的通道,這些交流都與長安有著密切的關系。此外,維護絲綢之路的安全與暢通,是中國古代歷朝政府的主要職責,由中國方面修長城、烽燧,屯駐軍隊,設置館驛,提供交通工具,花費了大量的人力、財力,這一切都是建立在長安的中央政府決策的。即使經濟、文化方面的交流,由于長安在很長時期內都是中國的經濟中心,全國賦稅收入的大部分都集中于長安,遂使其擁有充足的經濟實力以滿足中外經濟交流的需要,尤其是朝貢貿易與官方貿易的絕大部分,只能在長安進行。長安又是全國的文化中心,代表著當時中國最先進的文化,在中外文化交流中起到了無可替代的關鍵作用。這一切都決定了絲綢之路的起點只能在長安。
主講人簡介:
杜文玉,陜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,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,陜西師范大學唐史研究所所長、中國唐史學會副會長、陜西省歷史學會常務理事。主要從事隋唐五代史、歷史地理學、長安學、絲路研究等方面的研究。已出版學術專著16部、編著20多部,主編學術專刊《唐史論叢》(CSSCI),發表學術論文180多篇。主持過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、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、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項目。代表學術著作有:《唐代軍事史》《唐代宮廷史》《五代十國制度研究》《五代十國經濟史》《古絲路與新西安——西安與絲綢之經濟帶》等,主編《陜西簡史》(上下冊)、《絲綢之路中國段文化遺產研究叢書》(十卷)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