講座題目:《由真至藝——七到九世紀唐墓壁畫藝術風格變遷》
主 講 人:楊效俊 研究館員(陜西歷史博物館)
講座摘要
本次講座聚焦乾陵三座陪葬墓壁畫,講述七至九世紀的唐墓壁畫藝術風格的變遷。從墓室壁畫藝術風格的形成和衰落過程可以透見唐朝社會風尚、審美情趣以及思想信仰的變遷。講座將從以下三部分呈現:
一、初唐:墓室再現的現世
七世紀初唐時期的墓室壁畫,旨在表現墓主人將生前的生活帶往死后世界,形成了獨特的、寫實性風格。永泰公主墓和懿德太子墓即為這種墓室壁畫藝術風格的代表。
二、盛唐:形式之外的自由
八世紀前期的盛唐墓室壁畫突破傳統形式,從章懷太子墓開始,多樣的題材和自由的風格反映出盛唐的浪漫主義精神。
三、晚唐:屏風承載的藝術
八世紀后期至九世紀的晚唐墓室壁畫以屏風畫為主要載體,以韓休墓、蘇思勖墓為代表的墓室壁畫反映了藝術性風格。
主講人簡介
楊效俊,陜西歷史博物館科研規劃部主任,研究館員。1993年畢業于西北大學文博學院歷史系考古學專業,獲學士學位;1996年畢業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考古系漢唐考古專業,獲碩士學位;2007年畢業于日本國神戶大學大學院文化學研究科,獲博士學位。2018年入選陜西省宣傳思想文化系統第九批“六個一批”人才。主要從事漢唐考古及藝術史的研究、策展。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《隋唐時期的佛舍利崇拜制度研究》,出版專著《武周時期的佛教造型——以長安光宅寺七寶臺的浮雕石佛群像為中心》,發表《東魏北齊墓葬的考古學研究》《隋唐舍利瘞埋制度的形成原因及特點》等論文三十余篇。參與《絲路起點,燦爛文明——陜西文化遺產》《長安絲路東西風》等原創展覽的策展工作。
下一篇:【講座視頻】歷博講壇第74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