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瓷唾盂
2021-03-02 16:24:14 點擊數:
唐
高10.5厘米,口徑16.5厘米,足徑6.5厘米
1955年西安市東郊王家墳唐墓出土
唾盂上部為淺盤狀,細頸直而短,腹扁圓,玉璧形圈足。此器雖小,但造型工整,制作精巧。胎質潔白細膩,結構緊密。釉色雪白、瑩潤。具有典型的邢窯特點。
邢窯是唐代最負盛名的白瓷窯,位于今河北內丘縣境內。唐時瓷窯均以州命名,內丘唐屬邢州,故稱“邢窯”。邢窯始燒于唐初,唐后期由于原料短缺等原因漸趨衰落。其產品以造型規整,制作精致,胎質堅硬,釉色潔白為主要特點。唐李肇《國史補》說,邢窯白瓷“天下無貴賤通用之”,可見其影響之大。邢窯白瓷作為地方特產不僅經常向朝廷進貢,還遠銷至海外,在今日本、埃及、印度等國家和地區的許多古遺址都有出土。
唾盂,又叫唾壺,至遲出現于戰國,明代演變為渣斗,為衛生用具,是古代貴族宴飲時唾魚骨或獸骨的盛器。瓷質唾盂始自東漢,三國兩晉頗為流行。它是捧在手上使用的。1951年發掘西安南里王村唐韋泂墓,在其石槨線刻畫中,有一雙髻侍女,手上就捧著這種形狀的唾盂。